CONFIDENTIAL: 因人而異/感同身受?

2005/12/20

因人而異/感同身受?

今天在整理 IE 的我的最愛部分,找到一篇 2005 年 6 月 1 日阿信給我的連結文章,實在唏噓。


留學英倫一年的總結

學生證到期的最後一天。

窗外又下雨了,就像去年剛來英國時候的天氣。在老式紅牆的襯托下,雨水壓得天空很低很低。看著窗外遠處灰色的山巒,想想當初留學的夢想,讓人的嘴角不由有了苦澀的微笑。

記得我當初對人解釋留學的四大好處:國際視野,流利口語,一張文憑,些許技術。如今好像只有最後一條實現了,第三條有望。仔細一想,真是汗顏,不敢與遠東的父老相望。

回首在準備留學簽證的時候,著重準備的所謂留學英倫的理由中,以英國的教育質量好為首,留學期間短為輔。現如今想想,都成了雞肋的理由。

英國的個別大學確實有多到八九百年的歷史,也有世界第一的諾獎記錄。但對我個人來說,第一沒能到這種學校去,第二沒能讀到有幾百年歷史的專業,第三也沒能有這種老字型大小的教授或環境的薰陶。我所在的 LEEDS 大學,處在英國的中部。屬於一個規模較大,號稱有 5 萬在校生的,英國最受歡迎的學府。想來之所以受歡迎,可能不是學術而是他的地理位置和在校人數。總結下來,無非鬧市和鬧人,符合年輕人的要求。這?的酒吧是三步一崗,五步一廳。天一黑,就燈紅酒綠的。半夜 10 點以前,是國際學生或剛下班的人。10 點以後,才是正席。各種髮膚的年輕人開始出動,他們不固定在一處,而是到各酒吧串崗。男生白衣黑褲,頭上有油。女子多是黑衣,不擋背,不遮肚子。即使天氣再冷,也是三五成群。到了深夜2點多,醉意歸來,據說打車也難。

我的專業是資訊系統,想當然的不是百年以上的專業。更何況在全英的排行榜上還是 30 開外。也許正是這樣的事實,才有我這個擁有經濟類文憑的人有投身電腦行業的機會。雞肋,雞肋呀。不過有意思的是,老師的講義清一色是 powerpoint 的 slides,推薦的教材多是英國人寫的。儘管很少,但一定號稱經典和劃時代。還記得當初介紹www的發明人 Lee 的時候,老師一再強調是在歐洲的實驗室?的成果。

在過去的一年中,師生的交流幾乎為零,尤其是下課以後。老師們不知道在忙什麼,也沒見有什麼大作或項目現世。學生們還是中國人和中國人混在一起,英巴人和印巴人在一起,其他雜居。記得有個越南小佬滿含同情對我說:你們中國人用太多母語交流。So,your English is a poor. 另一個老黑在小組討論開始時還 gentleman 的理解我們 “you are from china”,到最後就滿臉不屑的開始和這些第三世界的學友說:“YOU ARE FROM CHINA”。也許這是師生不能交流的根本原因。但更重要的是校方根本沒有對此採取任何措施。學生們面對 2000 多中國留學生的環境,又能作點什麼呢。有一位仁兄因此極端的對國際友人熱情想親,結果導致中國圈子的人對他哼哼唧唧。推測一下理由,只歎相煎何急。

在上個月作 Project 時寫最後的專案心得時,一再感歎自己一年努力的倉促。好像總結自己在過去八個月不到的課堂生活,對英式口音的適應讓鄙人的大半聽課都是天書。有一位學弟以擁有 60%的課堂睡眠學時,讓同學傳為佳話。未來的聚會中,定是經典。

回憶當初在北大的課堂上,有教授問說北大三寶誰知道。有人說博雅塔、紅樓、未明湖。答曰:錯,是講座、同學、圖書館。圖書館是靜的知識,講座是活的學問,同學是演練的交流。在英國的留學中,圖書館的書經常是借不到的,講座是沒有的,同學是中式的。

罷了,已成往事。國際視野,流利口語。一張文憑,些許技術。

1 Comments:

Anonymous 匿名 said...

don't 唏噓, you could try to summarize your life in UK as well.

2005年12月25日 下午3:39:00 [GMT+8]

 

發佈留言

<< Home